上海民俗文化,可以溯源于上海这方土地原始先民的文化创造,但更多的产生和流传于上海开埠以后的社会环境之中。民俗,反映着一个地区一代又一代人日常生活的社会情景和风俗习惯。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又别有味道的风情传承?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 仲富兰、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副秘书长 华玮,本周做客第一财经广播《财经午间道》共同关注此话题。
仲富兰,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曾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副总监、高级记者,《新闻午报》主笔。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华风物探源》、《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现代民俗流变》、《民俗传播学》等30多部著作。
如何定义“上海民俗文化”?
仲富兰 :指沟通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反映民间社区的和集体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沿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如今,我还是坚持这样的学术观点。民俗文化是依附于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其集体性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体创作、集体遵从,并且按照一定的模式反复演示,不断实行。
民俗文化,就其主流来说,正如列宁所说的,是属于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中的民主主义的文化成分,所反映的是人民的世界观。
上海是一个滨海城市,水运曾经是古老上海的传统交通方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巡游会稽郡,据说曾见人们乘船在水上进行交易。到了汉代时,松江、嘉定一带的土特产,已开始利用船只运往扬州集散,再经长江、淮河等和中原地方进行贸易。
唐代,苏州成为逾越扬州的雄郡,贸易之盛,居江南首位。苏州一带的货物,均经吴淞江、沪渎转口北运。上海地区的青龙镇,即是那时转口活动的中心。杜甫曾在诗中记载江南货物输送京师事:“吴门转粟帛,泛海临蓬莱。”
到南宋时,由于河道淤塞,许多船只已无法从沪渎直上青龙镇,多停于今小东门一带的上海浦,故才使得这里逐渐繁盛起来。
到了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开始在这里设立专管船舶运输的“市舶提举司”,上海镇名从此开始出现。那时,十六铺一带已有广场、市场、寺庙……构成了今日上海港的原始雏形。
上海民俗,或者说上海民俗文化,可以溯源于上海这方土地原始先民的文化创造,但更多的产生和流传于上海开埠以后的社会环境之中,因为开埠前,上海民俗与江浙毗邻地区的民俗没有多大差别,只是在上海开埠之后,其特色就鲜明地凸现出来。
到了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开始在这里设立专管船舶运输的“市舶提举司”,上海镇名从此开始出现。那时,十六铺一带已有广场、市场、寺庙……构成了今日上海港的原始雏形。
上海民俗,或者说上海民俗文化,可以溯源于上海这方土地原始先民的文化创造,但更多的产生和流传于上海开埠以后的社会环境之中,因为开埠前,上海民俗与江浙毗邻地区的民俗没有多大差别,只是在上海开埠之后,其特色就鲜明地凸现出来。
上海民俗主要是上海普通市民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被不断地创造出来和传承下来的文化,是反映着一代又一代上海人日常生活的社会情景和风俗习惯。
民俗文化如何商业化?
上海民俗文化学会副秘书长 华玮 表示:“互联网+”时代,民俗文化需要开动脑筋做传承。现在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依然太过刻板,在一个崭新的互联网时代,需要用更多生动活泼的创意为人们带来文化的新滋养。特别是现在的“90后”“00后”普遍对传统的东西缺少热情,或者说,再以老套的宣教来灌输传统,并不适合这群“新新人类”,必须要适应他们的思路和方式来传播。
嘉宾:仲富兰(左)华玮(右)
民俗文化商业化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民俗文化的商业开发过程也是促进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过程,能有效地促进当地民俗文化的推广和发展。在对民俗文化的开发和市场化中,应该坚持审美和使用相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予以创造性的开拓,从而完成民俗文化向现代商品的转化。
这种根植于乡土深处的口传心授的民间民俗文化,完全可以以自己的人文底气和崭新的产业形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本周的夏至为例,如何进行民俗文化传播?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中国天文年历》显示,6月21日12时24分迎来“夏至”节气,一年最热的阶段即将到来,多地将迎高温考验。从气象资料来看,我国许多城市的历史气温极值都出现在夏至以后,民俗里的智慧准确指出了一年里炎热天气的开始,如果以夏至为题做传播,两位专家又会如何开展?(请戳下方音频)
夏至,民俗文化里的智慧有这些?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如白菜、苦瓜、丝瓜、黄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而面条,也是夏至后被推荐的美食之一。在中国北方流行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水量大。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
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绿豆汤。
上一篇文章:上海务酒入驻老字号三阳盛
下一篇文章:2017第八届上海酒类市场金樽酒品揭晓